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望京简讯】“荣耀医者”活动揭榜,祝贺我院两位专家获奖

作者:刘晓林 发布时间:2019-11-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1.jpg

2019年11月27日,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联合主办的“敬佑生命·2019荣耀医者”公益评选颁奖盛典在人民日报社隆重举行。我院积极组织专家参与评选,最终两位专家获奖,分别是“中华医药贡献奖——安阿玥”、“骨科精英奖 ——王尚全”。在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上,为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鼎力支撑。

中华医药贡献奖颁奖词: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他们用上古医术,普医苍生;一种信念,一份坚持,他们挑传承重担,续写辉煌。医学无界,他们将瑰宝传往世界,将影响送至远方。在他们身上,中医不老历久弥新。让我们向悬壶济世的中医大家致敬!

安阿玥事迹

2.jpg

专家小传:安阿玥,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曾数次获中央保健先进个人称号)、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肛肠专业一向是被称为 “方寸之地”,而安阿玥在这方寸之地已行医45年。如今,65岁的他是我国著名肛肠疾病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他发明的疗法被医学泰斗吴阶平命名为“安氏疗法”。

安阿玥书柜里存放着他从医几十年来积累的各种资料。一封封手书的感谢信,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一摞摞写满病例的笔记本,饱含着一位名医的追求。上世纪70年代初,根据毛主席指示,从中学招收一批学生到医院边学习边实践,安阿玥就是其中一员。他跟师苦学,一边自学中西医专业知识,一边练技术,自己买小动物练习解剖、缝合,千方百计提高医术。两年后他进入外科肛肠组开始临床工作。当时,肛肠科传统的疗法普遍痛苦大、术后恢复慢,还往往导致“感染坏死、大出血、肛门狭窄”,甚至危及性命。病人间流传这么一句话,“宁去战争前线,不上肛肠医院”。一位饱受肛肠疾病折磨的抗战时期老干部和安阿玥说:“小安大夫,你应该想想办法,国民党的大刑我都扛过来了,但这疼痛我真扛不了。”安阿玥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更安全的疗法,让病人痛苦小、疗程短、没有并发症。当时我国正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安阿玥拜师苦学,希望从中医药中寻找灵感。他翻遍中西医肛肠疾病专著,骑自行车绕半个北京城去北医学尸体解剖,蹲点换药手术并反复观察。没有项目资助,他就自掏腰包,买动物,熬中药;没有器械,自己就在家做;没有助手,一个人做实验,写记录。为了试验药品毒性,他硬是自己喝下去。

经过十多年潜心钻研,1986年,32岁的安阿玥率先提出了收敛化瘀的新法理论,并筛选出3味中药赤芍、五倍子、乌梅为主要组方,提纯后制成芍倍注射液。当他拿到新药,经动物注射后开始在自己脚踝上注射,不久腿上就布满了累累的疤痕……从疼痛到可忍,从有溃烂到无坏死溃烂,“这药终于安全了!”1991年,他被国家科委推荐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十届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芍倍注射液一举获得“项目金奖”等3项大奖。第一次,作为医疗项目金奖的五星红旗在布鲁塞尔冉冉升起,这一次,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成功范例。为使这项技术更完善,安阿玥又总结出“安痔注射术”等系列疗法,医学泰斗吴阶平将其命名为“安氏疗法”。因为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患者纷至沓来,有人不禁感叹:“难言之隐数十载,安氏一针即了之”。患者亲切地称他为“安一刀”。

2004年起,“安氏疗法”被纳入“卫生部十年百项基层推广计划” “中医适宜技术成果包”等诸多国家项目,向全国5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受益患者达数百万。

2016年,一名18岁男孩因为反复便血慕名来到望京医院求医。当时他面色惨白,走路打晃,血色素仅3.8克/分升,在当地只能靠反复输血来维持生命。经诊断,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直肠远端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范围较大,多家医院认为只能采取开腹切除的手术方法,得切除骶尾骨、在腹部造瘘,不仅有大出血的风险,还可能造成神经损伤、丧失生育功能。很多人劝他父母赶紧再要一个孩子。反复斟酌,安阿玥采用了芍倍注射液注射封闭法治疗,经两次镜下注射,出血止住了,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

安阿玥的桌案上有几十本整齐排列的笔记本,用小楷详细记录着每一位接受他手术的患者情况,包括姓氏、年龄、籍贯、诊断结果;手术分解思路图;用药详情及预后情况等。一记就是30多年,记录病案达十几万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震惊。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安阿玥用四十载不懈追求诉说着对肛肠事业的执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家亲切地一句“安一刀”,他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专科精英奖颁奖词:将一门学科当做一生的事业,练一套功夫成为一流的医者。术业有专攻,他们拼搏在不同的战场,但都向更高处行进。他们或投身于泌尿外科祛除万千病人的痛苦,或钻研于神经外科探索浩瀚人体的奥秘,他们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壮大中医骨科,他们在创新与发展中深耕消化内科。今天,让我们向这四个医学领域的专科精英们致敬!

王尚全事迹

3.jpg

专家小传:王尚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孙树椿)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批名青年中医。

有这么一位中医,在骨科领域兢兢业业耕耘了近30年,先后师从骨科诸多名医,以“虚怀如谷、博采众长”作为工作准则,他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医师王尚全

1989年,王尚全作为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骨伤系首届本科生,到洛阳正骨医院实习,开始接触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对骨科手法及手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91年,他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后改称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医院),当时骨研所汇集了尚天裕、孟和、孙树椿、张长江、蒋卫庄、陈正光等诸多中医大家,如此丰厚的学术氛围,为王尚全的学习奠定了牢靠的基础。向老前辈学习技艺的同时,他也学到了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但真正改变他的,是一次看诊经历。

一次,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北京好几家三级医院就诊,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抗拒手术,经朋友介绍找到了王尚全。经详细查体及阅片后,王尚全也觉得手术是最佳治疗方式。患者听后非常失望,说了一句:“我就是不想手术才选择了中医院啊!”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王尚全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探索出一套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后来,王尚全师从孙树椿朱立国教授,在“筋骨并重”思想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基础及生物力学相结合,以“缓解痛苦,功能康复,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总结传承了一套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技术,即针刀铍针松解技术、经筋手法整脊技术、药物超声导入技术、体疗功能康复技术。四大技术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形成灵活多变的筋伤治疗体系。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

王尚全的书柜上,有十几本整齐排列的笔记本,详细记录着每一位他遇到的典型患者的情况,包括姓氏、年龄、籍贯、诊断结果、用药详情及预后情况等。2012年转到骨伤综合科后,王尚全带领团队以中医药理论为主体,贯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和筋伤手法“轻、巧、柔、和”的治疗原则,将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突出中医骨伤科康复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整体辨证,筋骨辨构,精准康复”,为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颈腰椎术后、脊髓损伤、颈肩腰腿痛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让患者重返家庭与社会。

“手上有功夫”是王尚全孜孜追求的。作为清宫正骨流派众多传承弟子之一,王尚全在临床非常爱用手法治疗。门诊很多患者接受其“按揉”后,症状大大改善,不少人感叹:“这么好的手法,收费又便宜,传统中医太伟大了。”在王尚全看来,作为临床医生,心到、眼到,不如手到。只有多接触病人,才能找到手下的感觉,才能把理论运用到临床诊治中。王尚全常常告诫学生,从医应学孙思邈,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力争让病人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把病治好。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王尚全认识到,中西医都只是医学的手段而已。医学今后的发展必将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合作的模式,医学的模式必将回归人性的本质。医学是“人给人看病”,而不是“仪器看病”。医生和病人都是有生命活动的主体,医疗最终的目的是康复,是回归社会。

未来,王尚全有一个目标,就是在临床中不断成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重要指示,扎实工作,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图文/编辑排版:刘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