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黄璐琦:愿与各国人民并肩作战,共享中医药的经验和成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0-04-0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jpg

(黄璐琦院士 摄影 苏峰)

中国日报3月31日电(记者 吴勇 苏峰 张一多)从临床开始,到科学研究,再回到临床,经过艰苦的努力,黄璐琦院士领导的团队研发的化湿败毒颗粒于3月18号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的批件,开始临床实验。这也是第一个进入到临床实验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这标志着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理论和临床治疗有了物化的载体,为中医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为领队,带领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在中医药治疗新冠的科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只有基于科学数据才能确定高级别循证证据,才能评价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有创新开拓,带着足够的自信,交给下一代。”黄璐琦说。

今年51岁的黄璐琦,出生在江西婺源一个中医世家,母亲是当地知名的中医。小时候的经历对他影响颇深,让他树立了从医的志向。

上大学后,他先后师承同仁堂后代乐崇熙先生、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黄璐琦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们严谨的态度与国际化视野。“我导师出席WHO等国际会议,中英文都很流利。那一代人,真的是学贯中西。”黄璐琦说。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打开了他的视野,让他明确了要在中药领域做出一番成绩的决心。

“我的成长经历 ,既有中医学,也有西医学,还有基因等生命科学。所以能用传统的、现代的语言对话交流。”黄璐琦说。

他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医现代化最艰难的部分之一。和通常一个成分构成的西药不同,中药绝大部分都是组方,包含几种到十几种成分。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焕发新生并走向世界,是数代中医人的梦想。但中医的语言是2000多年前的古汉语,不仅远离今天的普通话,距离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西医话语,看起来更是遥不可及。能否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诠释中医药作用的原理,是中医发展、国际化的主要挑战。

“在来武汉的路上,我就在思考,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院长,我来武汉的使命,一个是治病救人,另一个是证明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黄璐琦回忆说。

“如果能形成一个核心方,并且把核心方开发成中药、专治新冠肺炎的新药,这是中医药的幸事、国家的幸事。”

通过对方药“化湿败毒方”的进一步优化,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方剂基础上,黄璐琦带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结合临床救治逐步形成总结,形成了化湿败毒颗粒。

化湿败毒颗粒先后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将军路街卫生院开展重型、普通型、轻型临床疗效观察与病例积累。其中,在金银潭医院,截至3月3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已累计收治患者158例,已有140例治愈出院。在将军路街卫生院针对普通型210例,在东西湖方舱医院针对轻型和普通型894例(中药组452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在核酸转阴和症状缓解方面,服用化湿败毒颗粒的患者有显著改善,这也确证了有效性。”黄璐琦说。

在验证疗效的同时,黄璐琦继续带领团队进行了药理和药效学的研究。根据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合作的一项生物信息学研究,化湿败毒方构成的14味药中有10味药与病毒的Mpro及Spike蛋白有结合力,其余4味中药主要体现在对免疫、炎症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有很多海外华人华侨写信求药,他们还给化湿败毒颗粒取了一个名字叫‘Q-14’。Q是“琦”字拼音首字母,还是英文cure(治愈)的谐音,取治愈、解药的意思。14指的是药方里面的14味中药。

“化湿败毒颗粒,就像是一个足球队,11个人加上三名替补刚好是14个人。而足球场正好与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对应。有的负责前锋进攻,有的负责后场防守,共同合作打赢这场对病毒的比赛。”黄璐琦说。

化湿败毒颗粒已经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中大量使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成为中药抗击新冠肺炎“三药三方”之一。相关成果已经在中文学术刊物发表,并向国际顶级杂志投稿。

除了用科学语言来说明中医起作用的原理,黄璐琦介绍,他已经启动了一项海外寻药的计划。计划在海外寻找新的药物,补充进已经几百年没有大规模更新的中药宝库中。

“盛世修本草。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推动中医现代化,走向世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愿与各国人民并肩作战,共抗疫情,共享中医药的经验和成果。” 黄璐琦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