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冬病夏治,夏季养心,望京医院心内科穴位贴敷调护您的身心健康

来源:心血管内科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强调人们应顺应四时变化规律以增强人体正气,避免邪气入侵,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夏至后昼长夜短,阳气充盛,暑气通于心,暑热易伤津耗气,阴虚阳盛之人,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夏季易加重。

夏季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节,此时是顺应天时,借助天然阳气温补人体阳气的最佳时刻。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所贴药物容易由皮肤透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脏腑而发挥其功能。在暑季,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主于辛温、通经、温阳之药物与经络共同作用,显著补充人体心肺脾肾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驱邪,平衡脏腑气血阴阳,减少疾病发作。

10.jpg

穴位贴敷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认为脏腑之气通过经络而运行于体表,腧穴则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刺激穴位,具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纲领,针对不同的疾病在选取特定穴位,贴敷对应的中药,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神经调节及穴位刺激调理脏腑功能,并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及价格低廉的优势。

3.jpg

望京医院心内科

穴位贴敷

望京医院心内科始终坚持以中药、针灸、外治等中医传统治法为特色,中西医并重,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依据“冬病夏治”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心衰、胸痹心痛、眩晕、心悸及失眠等疾病,选取特定药物及穴位,在夏季进行穴位贴敷,中医特色突出,从根本上防治疾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5.jpg

心衰:多为慢性心系疾病反复发展,迁延不愈的最终归宿。临床上轻者可仅表现为气短、不耐劳累,重则可见喘息心悸,不能平卧或伴咳吐痰涎,或口唇发绀,胁下痞块,颈脉显露,甚者出现端坐呼吸,喘悸不休,汗出肢冷等。包括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肺心病等导致的心衰。

胸痹心痛:症见胸部闷痛,甚者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呼吸欠畅,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包括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介入后心绞痛等。

眩晕: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目眩是指眼前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仆倒等症状。主要包括高血压、良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等。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常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耳鸣等症状。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类心律失常。

失眠: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包括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禁忌症

(1) 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感染等皮肤患者。

(2) 对药物、辅料或敷料成分过敏的患者。

(3) 高热或急性感染者。

(4) 妊娠、哺乳期妇女。

(5) 医生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认为不宜贴敷的患者。

贴敷流程 

010-847399112(工作日8: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