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药食同源----生姜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5-09-17_115544_747.jpg

生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材与药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东方的餐桌到西方的厨房,从烹饪调味到养生食疗,从古老的医书到现代的科学研究,生姜都以其独特的辛辣与芳香,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论语》中有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王安石《字说》中有云:“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谓之母姜也。”

紫姜也称嫩姜、水分足、口感细腻、辣味清淡,常做菜蔬食用;生姜在秋冬季采挖,生长周期长于嫩姜,其表皮光滑、肉质坚实、味道辛辣,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于嫩姜,入药、烹食调味皆可。母姜在地下生长时间更长,通常两三年。

《名医别录》记载:“生姜,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本品温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呕功良,故自唐代孙思邈开始,生姜便有了“呕家之圣药”的美誉。

29.jpg

生姜源于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药食兼用之品。其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症。此外,生姜能改善因食鱼蟹中毒的吐泻症状而解鱼蟹毒。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的毒性,多做炮制辅料使用。

30.png

现代研究

生姜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姜烯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成分。

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

生姜外皮性味辛凉,有行水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水肿初起,小便不利等症。

药师提醒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黄樟素等有害物质,应避免食用。

生姜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慎用。

32.png

药膳食疗

醋泡姜

(路志正国医大师推荐)

原材料:生姜、米醋

制作方法:生姜或鲜姜切成薄厚均匀的姜片;放入干净无油无水的瓶中,倒入米醋,米醋需没过姜片;密封后放入冰箱或冷藏室里储存一周后即可食用。

服食方法:每日早晨随餐服食2~4片。

按语:醋泡姜可以温补阳气,促进消化,增强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姜撞奶

(广东特色的传统甜品)

组成:全脂牛奶、生姜、糖

制作方法: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或擦成姜蓉,绞出姜汁,过滤后备用;将全脂牛奶200ml加入适量的糖加热至70-80℃后迅速倒入盛有姜汁的碗中;牛奶与姜汁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不需搅拌,自然静置凝固成冻状。

注意:避免牛奶煮沸,过高的温度会破坏牛奶中的蛋白质,影响凝固效果。姜汁与牛奶的比例约1:10左右。

按语:生姜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牛乳有补虚损、益肺胃、养血、生津润燥之功效。

生活小妙招

生姜配大枣:生姜发汗解表散寒而和胃;大枣益气和中以补脾。二者配伍,有养脾胃、和营卫之功,是治疗体虚外感风寒或脾胃内伤的常用搭配。

姜汁配白蜜:姜汁辛散,化痰散结止呕;白蜜滋润,养阴润燥通便。二者配伍,辛开与润降并用,共奏辛润开结通降之功。可用有胸脘痞塞、呕恶痰涎、大便干结人群。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2]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6

[3]常章富,临床中药学备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9

[4]马子密、傅延龄,历代本草药性汇解.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

[5]李经纬、李振吉等,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2,11

[6]谢梦洲,中医药膳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我们及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