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山药
山药,香糯可口,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物,但是在医者手中,却成为药中上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我们常见的成药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均配有此药。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擅用山药,大家可能都想不到,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自创176首方剂,其中48方用到了山药;记载117例医案,其中92例用到山药。
山药,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主产河南,现长江、黄河流域均有栽培。河南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因气候温和,加之黄河流域特有的沙质土壤和丰富的有机质,使此地出产的山药质量最佳,道地药材怀山药成为“四大怀药”之一。
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大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补阴生津宜生用; 健脾止泻宜炒用。
现代研究:山药块茎中含有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淀粉、淀粉酶、多糖、糖蛋白、维生素、甘露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滋补、助消化、止咳、祛痰、脱敏和降血糖等作用。
心血管保健的作用:山药中的薯蓣皂苷能加快胆固醇在人体内代谢速度,胆固醇偏高人群常吃山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山药多糖和薯蓣皂苷具有明显地体外和体内抗氧化作用,可改善脂质过氧化状态,起到保肝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使用注意:山药虽好,药食兼用,但也有禁忌。山药因其甘补涩敛,故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消化运作之力不足,以致出现胸腹胀满、胀气食积、消化慢、便秘等症的人群忌服。
药师推荐药膳小方
山药羊肉粥(《饮膳正要》)
组成:羊肉50g,山药50g,粳米100g。
制作:将羊肉洗净,去脂膜,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制烂熟,切成碎末;山药去皮洗净,煮熟,切成小块,与羊肉末、粳米一同放入肉汤内,煮粥即成。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
功效:滋阴补阳。
按语:本膳以羊肉和山药为主,羊肉味甘性温,功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因其味甘、性热,历来作为补阳之佳品,尤其善补肾阳;山药味甘、性平,功用健脾补肺、益肾固精,为理虚之要药,尤其善补肾阴。二者配伍可成补益肾阴肾阳之方。
珠玉二宝粥(《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山药100g,薏苡仁100g,柿霜饼20g。
制作:将山药、薏苡仁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煮制,将熟时,放入切碎的柿霜饼,稍煮几沸,拌匀,即成。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
功效:补脾、润肺。
按语:原方用于“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山药、薏苡仁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苡仁,久则失于淡渗,等份并用,乃可久服无弊。柿霜饼,即柿霜熬成,柿霜之凉可润肺。大便秘结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