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丨继教】 2025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康复发展与新技术培训班”暨朝阳区康复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中医康复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康复医学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与应用,2025年11月8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一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康复发展与新技术培训班”暨朝阳区康复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培训班在望京医院行政楼六层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培训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同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康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共同探讨中医康复的前沿理念、临床技术与未来路径。
开幕启程:聚焦康复,共谋发展
11月8日上午,培训班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望京医院康复一科主任杨远滨教授主持,望京医院张清副院长、谢琪副院长作培训班开幕致辞。院领导首先代表望京医院对各位授课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重点介绍了我院康复中心的发展现状。康复中心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目前已顺利启用3年,开放床位近百张,年门诊量达5万余人次。依托坚实的业务背景,康复中心在服务规模和质量建设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头羊地位。院领导表示,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为康复学科的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并预祝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在报告厅合影留念,标志着本次培训班正式启航。

学术聚焦:名家荟萃,内容翔实
本次培训汇聚了来自重症康复、脑机接口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内容覆盖从理论传承到科学前沿,从社区管理到重症康复的全链条。为扩大培训覆盖面与参与度,本次培训采用“线下集中+线上直播”的双轨模式。据统计,线上报名人数达到2000人,线上线下累计参会人数超过千人,同比去年增加近3倍。学员来自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四川、西藏等多个省区市,充分反映出我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以及我院康复一科不断扩大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也体现出广大康复工作者对提升专业能力的迫切需求。
培训伊始,谢琪副院长在题为《王道为体,通治为用—论余瀛鳌先生脾胃观学术思想与临床精粹》的开场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余瀛鳌先生的“王道医学”思想与“通治方”学术体系。国家杰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阳教授团队代表严伟栋博士,分享了脑机接口技术在癫痫预测与神经调控领域的前沿进展,系统梳理了脑信号采集、神经解码与神经调控三大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多位专家也带来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专题分享:孙敬青教授系统讲解火针疗法的源流与临床应用;谢丁一教授深入解读热敏灸技术操作标准;李宗衡教授团队周莉主任介绍了脑瘫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实践模式;江山教授聚焦神经重症呼吸康复策略;田伟教授探讨了肌少症的中西医康复路径;杨远滨教授则从脑科学视角阐释针灸机制,为研究提供新思路。此外,宋鲁平教授对认知障碍社区筛查指南的解读,以及白伟主任关于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分享,均为基层康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整场培训内容涵盖广泛,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有效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康复领域的知识交流与能力提升。

闭幕总结: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最后,杨远滨教授主持闭幕式并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向所有授课专家、参会同仁及会务团队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培训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技术的交流,更是一次理念的碰撞与共识的凝聚。中医康复正处在政策支持、科技赋能、需求拉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唯有持续学习、加强合作、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中医康复的服务能力与学科影响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一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之一,始终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医康复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也为推动中医药康复事业的规范化、创新化与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望京医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携手全国康复同道,共同书写中医康复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