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信息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新闻信息

科学防骨松(三)| 运动篇:防骨松必须动起来 !

发布时间:2025-11-2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前两期推送中,我们已经摸清了骨质疏松的基本套路(基础篇)科学防骨松(一)| 基础篇:从饮食到运动,也解锁了靠饮食补充钙、维生素D等的补骨技巧(饮食篇)科学防骨松(二)| 饮食篇:冬日养骨这样吃 !但想要让这些营养真正转化为坚固的骨量,还离不开关键的“催化剂”—— 运动。运动就像给骨骼的专项训练,能直接刺激骨细胞生长、提升骨密度,让营养吸收更高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筑牢一生的骨骼防线。今天这篇运动篇,就为大家拆解不同人群的科学护骨运动方案,让每一步运动都能精准养骨!

一、运动护骨,高依从性是关键!

很多人觉得 “动了就有用”,但权威研究告诉我们:运动护骨的效果,和执行度直接挂钩!

一项纳入 2005 例骨质疏松患者的研究显示,高依从性运动(运动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受严格监督)对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改善效果,远优于无监督的自主运动:高依从性组腰椎骨密度改善值是低依从组的 7 倍多,股骨颈骨密度改善值也显著更高,尤其是坚持阻力运动时,效果更突出。

简单说:运动不在于 “凑次数”,而在于 “够规范、能坚持”,才能真正让骨骼受益。

二、不同部位的 “黄金运动” 方案

1、心身锻炼

想重点改善股骨颈骨密度?优先选择太极拳、瑜伽、舞蹈这类心身锻炼。

研究显示,这类运动对股骨颈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最佳,既能刺激骨骼生长,又能锻炼平衡感,一举两得。

建议每周坚持 3-4 次,每次 30-60 分钟,长期坚持更能看到效果。

10.jpg

2、阻力训练

髋部是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发部位,而阻力运动是改善髋骨密度的最佳选择。像举哑铃、弹力带训练、俯卧撑等都属于阻力训练,不仅能提升髋骨密度,还能增强肌肉力量。而肌肉是骨骼的 “保护罩”,肌肉力量够强,跌倒风险会大大降低。

尤其推荐老年人:选择温和的阻力训练,如弹力带训练等,结合蛋白摄入(比如运动前后喝牛奶、吃鸡蛋),能同时改善步态速度、握力和人体成分,护骨又护肌。

牛奶蛋白是改善肌肉质量的优质选择,运动前后或夜间补充效果更好。

11.jpg

3、中国传统健身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健身方法,是骨质疏松人群的 “宝藏运动” !多项研究证实,它们能有效改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还能缓解骨痛、提升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八段锦: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骨密度,缓解骨骼疼痛;

太极拳:每周练 4 次以上、坚持 10个月,能明显减少腰椎和股骨颈的骨量流失;

五禽戏、易筋经:不仅可以提升骨密度,还能增强核心力量,让行动更稳健。

12.jpg

4、绝经后女性 “专属” 运动

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 3 类运动特别适配:

广场舞:提升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的效果显著;

健步走:简单易坚持,能有效改善腰椎骨密度;

游泳:每周 3-6 小时,腰椎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更突出。

不必追求高强度,温和且能长期坚持的运动,对绝经后女性是更加友好的选择。

13.jpg

三、避开风险,护骨不受伤!

1、选择合适锻炼场地

建议在家中有监督的机构运动(比如社区健身中心、专业场馆),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2、特殊人群的运动建议

重度骨质疏松或行动不便者,应先咨询医生,优先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搭配平衡训练,降低跌倒损伤的风险;

3、避免训练过度

运动要适度!慎重做重复性强迫脊柱前屈练习等(比如过度拉伸、某些核心训练),避免增加椎体骨折风险。

结尾

骨骼的 “坚固度”,是靠 “营养 + 运动” 慢慢攒出来的。从今天起,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对运动、规范坚持,再搭配前两篇提到的饮食技巧,就能让骨骼越动越结实,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

编辑:杜鹏程

审校:何海军 杨统杰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国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非药物干预防治指南(2025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25,45(14):903-909.

[2]Cui W, Li D, Jiang Y, Gao Y. Effects of exercise based on ACSM recommendations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individuals with osteopo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Physiol. 2023 Jul 17;14:1181327. 

[3]Zhang S, Huang X, Zhao X, Li B, Cai Y, Liang X, Wan Q. Effect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mong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 Clin Nurs. 2022 Aug;31(15-16):2100-2111. 

[4]Carcelén-Fraile MDC, Lorenzo-Nocino MF, Afanador-Restrepo DF, Rodríguez-López C, Aibar-Almazán A, Hita-Contreras F, Achalandabaso-Ochoa A, Castellote-Caballero Y.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usculoskeletal health in older male adults with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 Public Health. 2023 Jan 6;10:1037464.

[5]Zhou HH, Liao Y, Zhou X, Peng Z, Xu S, Shi S, Liu L, Hao L, Yang W. Effects of Timing and Types of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n Improving Muscle Mass, Strength,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Adults Undergoing Resistance Training: A Network Meta-Analysis. 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23 Dec 1;34(1):54-64. 

[6]Zhou Y, Zhao ZH, Fan XH, Li WH, Chen Z. Different Training Durations and Frequencies of Tai Chi for Bone Mineral Density Improv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1 Mar 15;2021:6665642.

[7]Su Y, Chen Z, Xie W. Swimming as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iomed Res Int. 2020 May 15;2020:6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