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望京︱动态】突破!我院成功完成首例"清醒镇静"下ERCP手术,开启微创治疗新篇章

来源:脾胃病科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清醒镇静"下ERCP手术。这是我院首例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病例,标志着我院在微创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病例回顾

52岁的宋先生因"皮肤睛目黄染、尿色加深1周"就诊,诊断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传统治疗方案需要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经过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团队评估,决定采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微创治疗。

2、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清醒镇静(镇静药+镇痛药+止呕药)

(2)手术时间:插管25分钟,胆管支架置入耗时5分钟

(3)操作:成功置入胆管支架,引流通畅

(4)患者体验:全程清醒、无痛、无躁动,术后即刻完全清醒。

10.jpg

3、治疗效果

宋先生术后24小时监测显示:总胆红素从116.1μmol/L → 32.4μmol/L。直接胆红素从106.3μmol/L→28.3μmol/L。睛目黄染情况明显改善。

11.jpg

 术前睛目黄染情况      术后睛目黄染情况

4、什么是ERCP?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一种结合内镜和X线技术的微创手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胆总管和胰管疾病。

  操作时,医生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插入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胆胰管开口(乳头)后,插入细导管并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显影胆管或胰管的病变(如结石、狭窄)。根据病情可同步进行取石、支架置入等治疗。整个过程约30-60分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存在胰腺炎等并发症风险,需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操作。

ERCP:消化内镜的"天花板"技术

  ERCP被誉为"内镜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其难度体现在:

(1)操作空间极小:胆管开口仅几毫米,需精准插管  

(2)技术要求高:需在二维影像下完成三维操作 

(3)并发症风险:胰腺炎、出血等发生率约3%-5%

哪些患者适合做ERCP?

胆总管结石(尤其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

梗阻性黄疸(肿瘤、结石、狭窄导致)

胆源性胰腺炎(解除梗阻,减少复发)

胆管狭窄或术后胆瘘(支架置入促进愈合)

胰管疾病(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

不适合ERCP的情况: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消化道解剖结构异常  

无法配合镇静/麻醉  

清醒镇静ERCP与全麻ERCP对比

20.jpg

术者简介

13.png

张涛,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国家中医药防治消化道癌前疾病传承与创新团队成员。先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急诊科、内镜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学习。擅长运用“脑肠同调”治疗消化心身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萎缩性胃炎等炎癌转化疾病。熟练掌握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US(超声内镜)等消化“4E”技术。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篇。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手术护士简介

14.png

杲亚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内镜室)。工作年限:12年,熟练掌握内镜室的各项操作技能,能够配合医生完成包括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RCP、内镜下止血等多种复杂内镜技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