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三十年的记忆

字号: + - 14
高考

    三十年前的1977年我在一个县城的造纸厂当工人。一天,收音机里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于是我和几个伙伴就开始用业余时间冲击高中课程,一个月里,我们“恶补”了高中三年的6本数学和6本语文。在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我和一批同龄、不同龄的人一道,通过高考进入了我童年时就向往的辽宁中医学院,像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一样,开始了命运的转折。那年我已是现在年轻人大学毕业的年龄,然而在我们那届同学中,这个年龄恰好是“中位数”。

      五年的大学生活悠地就过去了,毕业后当了3年临床医生,又幸运地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这里,我耳濡目染了名医风采,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不同寻常的教育模式和得天独厚的环境,使我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为日后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出国

    1993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又一里程碑,在国家教育部的资助下,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循环内科进行学习研究。循环内科的竹下教授是有着近十年海外留学经历的“海归”学者,领导着全科临床、教学和若干研究室。我所在的研究室负责人樗木医生每天工作到晚上八点,周末也必到医院,对工作要求很严格。研究用的动态心电图技术,现在我的研究生用很短时间就能掌握,可当时国内连普通计算机都很少,动态心电图分析更近乎“神秘”。我一到日本就一个人闷在研究室里,坐在机器旁,一边硬啃英文和日文的说明书,一边动手操作,用了一个星期的工夫终于掌握了。

    日本的医学学术年会每年在5月召开,樗木医生希望尽快将我们的论文完成。虽然出国前学了点儿计算机知识,但连键盘的使用都还不太懂,开始进度十分缓慢。但在国内读研究生的经历使我有自信有毅力,当我如约将数据处理完后,收到了樗木医生亲手制作,表达心意的精美盒饭。她高兴地说,中国医生真的很优秀!

海归

  在赴日半年后,樗木医生希望我延长留学时间,由九州大学校长基金提供资助。一年之后,当校方再次提出让我延长留日时间,我谢绝了。我要回国,要把所学的知识带回国继续做下去。1996年2月,我也成了“海归”回到北京,回到内心感觉阔别已久的医院。我离开时医院正处于建院阶段,还没有任何像样的设施,做为“人才储备”我们曾分散在北医三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大医院工作。而如气派的急诊大厅和高高耸立的病房大楼就在眼前,走廊里有熙熙攘攘的来诊者和医护人员匆忙的身影……。2005年,樗木医生到北京参加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会上有众多的国外学者和我国的海归学者,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我开车带她到故宫等处参观游览,到我所在的科室向她介绍我的工作和研究成果,介绍我们是如何把在日本学来的方法用在中医研究中的。樗木医生惊叹地说,十多年前我来过北京,与现在完全不同,中国的发展太迅速了,真是出人意料。是啊,伴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的国家发展了,民族富强了,快得让世界始料不及,但这一切都永久地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和人生中。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李方洁
  • 标签: